[國外 vs 國內教育]
今天在學校跟我的爵士band練完之後,
我留下來想問老師問題。
老師在忙著幫我們鼓手修正一些地方所以叫我等。
然後我就一旁觀看他們,
鼓手很苦惱 皺著眉頭一直重複地方打好幾遍。
但就是打不好 反而越打越不好,
拍子越來越急。
這時老師就對他說,
別急,就算你沒打好我都不會怪你、罵你、取笑你的。因為,
每個音樂家要進步之前總是要經過不斷練習這個重複步驟。
不要急著第一次就成功,先放慢速度一步來,再看下一步可以怎麼做。
雖然很費功夫,但總是要花上很多時間才能進步的。
剛開始做不好沒關係,別因為這樣斥責自己、怕拖累樂團、給自己負面情緒。
這樣反而會讓自己更沒耐心與信心,這樣不是反而更不好嗎?
要把音樂做好,首先要給自己一個開闊的心,接受自己接受團員,把熱情轉為動力,如果自己都不支持自己了,誰能幫上忙?
聽到這,我整個超想跪拜我老師。
這時讓我想到之前在台灣接受歌唱訓練時期被灌輸的一些思想和當時的風氣,
說實在頗有壓力又沈重。
尤其是在大型表演前夕,常常跟我的練歌隊友練到很晚,驗收時因為沒有達到期待效果而情緒崩潰也是很常見的事。
以前也因為參加比賽要在大家面前表演,我記得我到一半被老師大罵,說怎麼才講過又犯一樣的錯之類的。當下覺得超級丟臉,但表演卻還剩一大段,呆呆站在那給罵又很難看,所以後半的表演我是忍著快爆發的眼淚和老師的斥責聲下進行。一結束後,就立馬衝到廁所給他哭個爽。
我覺得,我並沒有覺得哪種思想較屌或較low,而是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夠體會到兩個不同對於進步的方法。當然,如果太偏向於哪一邊應該也不會有特別好的成果,所以我想介於兩者之間的平衡才是最佳理想吧。
#somethingtothink #mindset #goals #passion #education #music #musiceducation #effort #practice #support #enjoy #motivation #growth #happydays #collegelife #mcnallysmith #musicstudents